言子讲坛“文学与城市”系列讲座,诚邀了沪上知名现当代文学研究者从不同角度带领读者走入茅盾、巴金、鲁迅的文学世界,他们之于上海,如同狄更斯之于伦敦,波德莱尔之于巴黎。让我们用阅读纪念他们,让我们用聆听怀念他们……

         5月16日,言子讲坛迎来了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文学评论家郜元宝教授讲解“今天怎么读鲁迅”,郜教授从读鲁迅如何炼字,读鲁迅笔下的国民性,怎样才算“细读”了鲁迅三个方面解读讲座主题。郜教授分别用极富哲思的话语娓娓道来:(谈炼字)“当我们去欣赏文学作品、读鲁迅的作品时,千万不要绕过语言文字。要去看所谓语言文字背后的微言大义。”(谈国民性)“如果我们读鲁迅小说,读不出其中人物内心的汹涌澎湃、深度,那你就没有读懂。他的小说和杂文的主题其实就只有一个——我们中国人的文化心理、我们的国民性的问题。抓住这一点,鲁迅的著作就有整体性。而且鲁迅不仅写别人,他也写自己。他连翻译别人的东西都是为了借西方的火,烤自己的肉,看看是什么味道。鲁迅先生一辈子都是这样的追求。既然他有这样的追求,我们就按这样一个线索来看他的书。这样所得到的就不像一般看闲篇那样不着调、不得要领。”(谈细读)“要向鲁迅先生学习,就要有胆量直接和鲁迅先生接触,而把研究鲁迅的著作暂时放在一边。你要培养自己的观点、感受,然后再拿其他人的研究来加以对照、参考、印证,那么,你就不仅仅跟鲁迅对话,也能跟鲁迅专家们对话。三者间的对话才能出思想、出争论,真理是越辩越明的。但是,如果这中间缺了你自己的那一环,你看的只是鲁迅专家的书,而没有自己的阅读体验,三元中少了一元,你就无论如何也走不近鲁迅了。”

              讲座吸引了200余名听者参加,整场讲座听友们静静聆听,慢慢品悟,体悟鲁迅的文学魅力,体悟学者的学识渊博,体悟文人的责任担当。大家沉浸在聆听的氛围中,享受着走近鲁迅文学世界的美妙体验,是智慧与精神的互拥,是时空与哲思的交锋。

(撰稿:方海燕

摄影:王佩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