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6日上午,言子讲坛诚邀上海大学胡申生教授做主题为“中国家训家风中的文化传承”讲座,吸引百余名听者前来聆听。

         胡申生教授对于中华传统文化有着深入研究,著有《中华民族的根》、《上海名人家训》等多本书籍。本次讲座胡老师主要从三方面谈了家风家训。他先从家训的起源讲起:讲到历史文献记载最早的家训记录“周公训子”、“孔子庭训”这两个历史典故,又谈到上至历代帝王、贵族下至普通百姓的家训,如我们耳熟能详的诸葛亮《戒子书》“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朱柏庐《朱子治家格言》“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还有家训表现形式的不断变化。

         随后,胡教授详细阐述家训具有的功能:一是训导教育子女成人成才。这是家训最基本的一个功能。中国的家训文化,可分为萌芽期、发展期、成熟期、衰败期、蜕变期,但不管是在哪一个时期,家训都离不开对子女的教育。二是实行家庭的自我控制。任何一个家庭都不是孤立的。它作为社会细胞、社会的基本单位,必须接受来自外在的社会控制。这种社会控制包括法律控制、行政控制、道德控制以及习俗控制。同时,为了维护家庭内部的稳定、调整和处理好家庭内部关系、将子女培养成人,使家庭得以承继和绵延,还必须要有家庭的内在控制及家庭的自我控制。这种自我控制的一个主要方面,就是通过家训(包括家规、家约、家范等),以口头或书面的各种形式来体现,从而起到对子女、对全体家庭成员的教育、引导和约束作用。三是确立良好的家风。家风是指一个家庭的传统风习,是人们在长期的家庭生活中逐渐形成和世代言传下来的生活作风、生活习惯、生活方式的总和。家风的形成,是家庭长辈和主要成员潜移默化的影响和教诲的结果,而家训和家风有着密切的联系。隋朝初年的颜之推在《颜氏家训·治家篇》中说过这样一段话:“夫风化者,自上而行于下者也,自先而施于后者也。是以父不慈则子不孝,兄不友则弟不恭,夫不义则妇不顺矣。父慈而子逆,兄友而弟傲,夫义而妇陵,则天之凶民,乃刑戮之所摄,非训导之所移也。 ”强调了家风引导和家庭中长者、尊者的表率作用的重要性。在近现代,江南钱姓家族人才辈出,若星汉灿烂。这和其先祖制定的《钱氏家训》并代代相传、恪守不移、形成良好的家风是分不开的。培养孩子成人成才、对家庭成员自我控制的作用、可树立好的家风门风。他以古代圣人贤士的治家之道到当今社会上出现的各种“官二代”、“富二代”、“星二代”的“坑爹”现象来说明家训家风的重要功能,尤其是对确立门风的重要性。 

         最后,他谈到了家训的主要内容,包括有讲道德情操的、自立谋生的、学习文化知识的、还有让孩子学会社会交往能力的。他强调了道德情操是人的根本,指出家长要树立无形的家训,即通过自己的良好言行举止为孩子树立榜样。整场讲座持续了两个多小时,结束时分,听众报以热烈的掌声。纷纷表示“胡教授不但通过中华民族五千年传统文化来阐述家风家训又很好地结合了时下的社会现象来点出家风家训的重要性,让大家从古人的家训中汲取养分的同时又能从当今普通人家的好家训中寻求借鉴,真是受益匪浅!”

(撰稿:王佩英

摄影:王佩英)